工傷賠償需離職后才可獲得,法律有何規定
一、工傷怎么賠償要離職后才能賠嗎,法律上有哪些規定
工傷根據實際的傷害由工傷保險基金賠償。不要離職后才能賠,主要就是因為發生了工作性傷害之后,對于單位來說是需要保留原來的職位,同時在這段時間當中是有停工留薪期的,并不會因為發生的工作性質,而且是需要有工傷保險基金賠償。
二、工傷住院期間,工傷的護理費怎么賠償
如果勞動者在工傷住院期間,確實需要人護理的,應當保留好請人護理時所發生費用的報銷憑證;一、一般需要護理的,應當在醫院里請專人進行護理,所發生的護理費用,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或者社保部門進行報銷的;二、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三條 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后,停發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關規定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后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 第三十四條 工傷職工已經評定傷殘等級并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生活護理費。 生活護理費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個不同等級支付,其標準分別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40%或者30%。
引用法規
[1]《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三條
[2]《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四條
三、臨時工上班受工傷,老板不賠償怎么辦,可以要求賠償嗎
1、這種情況屬于工傷。建議先向社保局申請工傷認定,待醫療終結后申請傷殘鑒定,根據鑒定結果委托律師通過法律途徑要求工傷待遇。
2、工傷期間工資照發。如構成傷殘的,勞動關系繼存期間可獲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勞動關系解除后可獲醫療補助金、就業補助金。臨時工也應該按照標準來對其進行工傷賠償。
3、在我國由于臨時工的邊緣化,造成臨時工權益得不到充分的保障,致使臨時工在工作中一再的受到傷害。不管是臨時工還是正式工,其合法權益都是要受到法律的保護的,是任何人都不得侵犯的。
四、因工受傷無工傷保險怎么賠償,應該如何處理
法律分析
勞動者因工受傷后無工傷保險,由用人單位依法支付下列工傷保險待遇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交通食宿費;治療工傷的醫療費用和康復費用;生活不能自理的,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的生活護理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一至四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其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四十一條
職工所在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發生工傷事故的,由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用人單位不支付的,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
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傷保險待遇應當由用人單位償還。用人單位不償還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可以依照本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追償。
引用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四十一條
[2]《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六十三條
五、法律規定被認定工傷但沒有住院怎么賠償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認定工傷后沒有住院的,依據勞動者受傷的情況進行賠償,例如有醫療費、工傷康復費用等。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條規定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進行治療,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職工治療工傷應當在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就醫,情況緊急時可以先到就近的醫療機構急救。
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等部門規定。
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伙食補助費,以及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體標準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規定。
工傷職工治療非工傷引發的疾病,不享受工傷醫療待遇,按照基本醫療保險辦法處理。
工傷職工到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進行工傷康復的費用,符合規定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第三十三條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后,停發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關規定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后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
引用法規
[1]《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條
[2]《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三條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