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第三責任,交通事故賠償標準

一、交通事故第三責任是什么,交通事故的賠償標準
對于交通事故第三責任是什么,交通事故的賠償標準這個問題,解答如下交通事故賠償項目,是指交通事故當中肇事者給予受害者的賠償所包含的項目,主要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期間伙食補助費、營養費、鑒定費、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賠償金。《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17條、第18條的規定(一)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的賠償項目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二)受害人因傷致殘的賠償項目除第1項外還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后續治療費。引用法規
[1]《人身損害賠償解釋》 第17條
[2]《人身損害賠償解釋》 第18條
二、"交通事故主要責任賠付"
根據你的問題解答如下《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十八條規定,交通事故責任分為全部責任、主要責任、同等責任、次要責任,并沒有規定具體的比例。
在實踐中,當事人負全部原因責任的,承擔100%的賠償責任,當事人負主要原因責任的,承擔70%的賠償責任;
當事人負同等原因責任的,承擔50%的賠償責任,當事人負次要原因責任的,承擔30%的賠償責任。
引用法規
[1]《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 第十八條
三、發生交通事故主要責任次要責任怎么賠,交通事故主要的責任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十八條規定,交通事故責任分為全部責任、主要責任、同等責任、次要責任,并沒有規定具體的比例。
在實踐中,當事人負全部原因責任的,承擔100%的賠償責任,當事人負主要原因責任的,承擔70%的賠償責任;
當事人負同等原因責任的,承擔50%的賠償責任,當事人負次要原因責任的,承擔30%的賠償責任。如果以上沒有解決您的問題,歡迎到聽律網網咨詢,為您提供專業的律師服務。
引用法規
[1]《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 第十八條
四、交通事故主次責任如何賠償,交通事故主副責任賠償標準
關于交通事故主次責任賠償的相關是什么這個問題的詳細解答如下(一)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全部責任的,承擔100%的賠償責任;(二)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主要責任的,承擔80%的賠償責任;(三)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同等責任的,承擔60%的賠償責任;(四)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次要責任的,承擔40%的賠償責任。(五)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無責,其承擔的比例不超過10%五、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民事賠償,交通事故責任賠償怎么辦
您好!關于您咨詢的“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民事賠償,交通事故責任賠償怎么辦”問題回復如下1、二者性質不同。交通事故認定書中認定的責任既不是民事責任,也不是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而是應當承擔的過錯。這可以從《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規定中判斷出來,該條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交通事故現場勘驗、檢查、調查情況和有關的檢驗、鑒定結論,及時制作交通事故認定書,作為處理交通事故的證據。交通事故認定書應當載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實、成因和當事人的責任,并送達當事人。這也就是說,交通事故認定書性質上是一種證據。而所謂證據,指的是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事實。所以,交通事故認定書中認定的責任也應當是一種對事實的判斷,即應當承擔的過錯,而不是義務。交通事故認定書中認定的就是雙方對該事故應當各自承擔多少過錯,是主要過錯還是次要過錯,是全部過錯還是沒有過錯,或者雙方同等過錯。而民事賠償責任顯然是一種義務,并且是法律規定的義務,屬于責任一詞的第一種含義。由此可見,兩者在性質上的差別在于,民事賠償責任是一種法律義務,而交通事故認定書中的責任是一種對事實的判斷,其實就是對當事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應承擔的過失作出的判斷。
2、兩者確定的方式和依據不同。民事賠償責任確定的方式,可以分為當事人自行協商,調解和協商等三種方式,其確定的依據是《道路交通事故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超過責任限額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擔賠償責任(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采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一)因一方當事人的過錯導致交通事故的,承擔全部責任;當事人逃逸,造成現場變動、證據滅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無法查證交通事故事實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當事人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的,承擔全部責任;(二)因兩方或者兩方以上當事人的過錯發生交通事故的,根據其行為對事故發生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分別承擔主要責任、同等責任和次要責任;(三)各方均無導致交通事故的過錯,屬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無責任;一方當事人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他方無責任。通過上述比較,我們可以得知當事人尤其是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認定書被認定為沒有責任的,仍然有可能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而且即便是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其民事賠償責任的確定仍然可以不以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的責任作為依據,因為后者只是一個證據,如果雙方對此有爭議,無法協調,則必須經過法院審查方能作為確定民事賠償責任的依據。
引用法規
[1]《道路交通事故安全法》 第七十六條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