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專利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一、假冒專利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1、假冒他人專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非法經營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二)給專利權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三)假冒兩項以上他人專利,非法經營數額在十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
(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二、你好問一下,針對于哪些行為是假冒專利罪,假冒專利罪的處罰標準是怎樣
1、未經許可,在其制造或者銷售的產品、產品的包裝上標注他人的專利號。
2、未經許可,在廣告或者其他宣傳材料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所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的專利技術。
3、未經許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合同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的專利技術。
4、偽造或者變造他人的專利證書、專利文件或者專利申請文件。
三、假冒專利罪怎么判,法律上的標準是什么
律師解答假冒專利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犯罪分子,同時被判處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處沒收財產的,應當先承擔對被害人的民事賠償責任。
《刑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由于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并應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
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犯罪分子,同時被判處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處沒收財產的,應當先承擔對被害人的民事賠償責任。
第二百一十六條規定,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三十六條
由于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并應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
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犯罪分子,同時被判處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處沒收財產的,應當先承擔對被害人的民事賠償責任。
《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條
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溫馨提示】遇到相似問題不要慌,點擊咨詢快速找到專業、合適的律師,
1對1深度溝通法律需求,
3~15分鐘獲得解答!
引用法規
[1]《刑法》 第三十六條
[2]《刑法》 第二百一十六條
[1]《刑法》 第三十六條
[1]《刑法》 第二百一十六條
四、什么是假冒專利罪,怎樣認定假冒專利罪
一、什么是假冒專利罪假冒專利罪是指違反國家專利法規,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行為。 假冒專利罪具有以下特征1、假冒專利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個人均可構成。
2、假冒專利罪的主觀方面是故意,一般具有非法獲取經濟利益的目的,但也有的是出于損害他人的聲譽,破壞他人專利權益的目的。出于何種目的不影響假冒專利罪的成立。
3、假冒專利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國家專利管理法規,在法律規定的專利有效期限內,假冒他人被授予的專利,侵犯他人專利權益,情節嚴重的行為。假冒專利的行為方式多種多樣,具體表現形式有:以欺騙手段進行專利登記、冒取他人專利;在非專利產品或者專利上標明他人的專得標記或者專利號;仿造他人專利、侵吞他人專利、擅自實施他人專利、故意販運仿造或者變造他人專利的產品、偽造、擅自制造他人專利標記、故意銷售偽造或者擅自制造的他人專利標記、進口假冒他人專利的產品、冒充專利等等行為。情節嚴重是構成假冒專利罪的必備要件。情節嚴重是指假冒他人專利手段惡劣、非法獲利數額較大、給專利人或國家造成重大損害的、在國際國內造成惡劣影響的等。
4、假冒專利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專利所有權。專利可分為三類: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專利這種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的財產權,在國際上被列為工業產權中最重要的一種權利。國家對專利統一管理,形成專利制度,用以保護技術發明權利,鼓勵發明創造,促使技術發明推廣應用。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不僅侵害了國家的專利制度,也侵害了專利權人的利益。二、假冒專利罪如何認定1、行為人既假冒他人專利,又生產、銷售他人專利的偽劣商品,屬于吸收犯。因為生產、銷售假冒他人專利的偽劣商品是假冒他人專利的一個組成部分,前行為吸收后行為,因此只認定行為人的行為構成假冒專利罪,從重處罰,而不按數罪處理。
2、行為人既假冒他人專利,又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符合兩個犯罪構成的要件,應按兩罪處理,實行數罪并罰。
3、行為人既假冒他人專利和注冊商標,又生產或銷售偽劣商品,應定數罪。假冒他人專利和注冊商標是前提,生產或銷售偽劣商品是結果,后者被前者所吸收,但假冒他從專利和注冊商標是兩個獨立的行為。因此對行為人既假冒他人專利和注冊商標,又生產或銷售偽劣商品的行為,按假冒專利罪和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罪數罪并罰。
五、什么標準下假冒專利罪才立案
假冒他人專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一)非法經營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二)給專利權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三)假冒兩項以上他人專利,非法經營數額在十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
(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