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縣知識產權熱門法律咨詢
一、網絡知識產權糾紛管轄權怎么規定的?知識產權侵權糾紛管轄法院
知識產權侵權糾紛管轄法院的規定包括:1、專利侵權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第五條,因侵犯專利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侵權行為地包括被訴侵犯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的產品的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專利方法使用行為的實施地,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制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實施地。上述侵權行為的侵權結果發生地。
2、商標侵權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因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提起的民事訴訟,由商標法第十三條、第五十二條所規定侵權行為的實施地、侵權商品的儲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前款規定的侵權商品的儲藏地,是指大量或者經常性儲存、隱匿侵權商品所在地;查封扣押地,是指海關、工商等行政機關依法查封、扣押侵權商品所在地。
2、版權侵權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因侵犯著作權行為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著作權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所規定侵權行為的實施地、侵權復制品儲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前款規定的侵權復制品儲藏地,是指大量或者經營性儲存、隱匿侵權復制品所在地;查封扣押地,是指海關、版權、工商等行政機關依法查封、扣押侵權復制品所在地。
引用法規
[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 第五條
[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六條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三條
[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五十二條
[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四條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四十六條
[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四十七條
二、質量問題投訴哪個部門,法律上如何認定?
質量問題投訴可以找以下部門下1、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以到當地的市場監督局管理局進行投訴;
2、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負責市質量管理工作;
3、消費者協會,消費者可以選擇到消費者保護協會等法律授權的組織進行投訴;
4、企業主管部門,可以向生產該產品的企業主管部門投訴;
5、商檢部門,主管全國進出口商品檢驗工作;
6、人民法院。
產品質量問題賠償標準如下
1、消費者因產品質量問題最高可以獲得原產品價格的十倍賠償;
2、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消費者可以要求商家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500元的,為500元;
3、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人身傷害的,侵害人應當賠償醫療費、治療期間的護理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等費用;
4、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財產損失的,侵害人應當恢復原狀或者折價賠償。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損失的,侵害人應當賠償損失;
5、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二條各級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行政部門應當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采取措施,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有關行政部門應當聽取消費者和消費者協會等組織對經營者交易行為、商品和服務質量問題的意見,及時調查處理。
【溫馨提示】在文章的最后,聽律網網提醒,并不是每種情況都是客觀一致的,一個同類型的答案能夠解決我們遇到的85%法律風險。但真正的解決方案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復雜的情況下,建議盡快咨詢專業律師,獲得針對性解答!
引用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三十二條
三、獨立法人是機構的基礎,如何判斷該機構是否是獨立法人,有什么規定?
一、通過企業營業執照也可鑒別,如果營業執照叫“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說明該企業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反之則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二、判定企業是否具有法人資格要從成立、財產、名稱場所和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幾個方面來判斷。
根據《民法典》第58條規定法人應當依法成立。法人應當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住所、財產或者經費。法人成立的具體條件和程序,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引用法規
[1]《民法典》 第58條
四、互聯網知識產權糾紛解決方法
隨著網絡應用的廣泛發展,網絡侵權現象也屢見不鮮。特別是網絡知識產權的侵權糾紛在司法實踐中也越來越多,國家出臺了相關法律例如《互聯網知識產權糾紛調解手冊》,給如何處理此類糾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指導。
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是我國憲法所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在解決知識產權糾紛中的具體體現。其基本含義是指任何當事人在法律上的正當權利和合法利益都平等地受我國法律保護,任何當事人違法犯罪都應受到平等的追究和法律制裁。不論當事人職業、社會地位、財產狀況等有何差別,不論其是公民、法人,還是其他非法人組織,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容許當事人有任何法外特權,不容許因人而異,不論是中國當事人還是外國當事人,除受對等原則限制外,在適用法律上也一律平等。任何當事人就同一性質的糾紛尋求解決時,均應享有相同的實體法和程序法上的權利,只要糾紛事實相同或相近,就應當得到相同或類似的法律后果。《民事訴訟法》第8條和《行政訴訟法》第9條,就是這一原則的體現。尤需指出的是,平等不是對等,在行政訴訟中,行政機關的訴訟權利受到更多的限制,與行政相對人的訴訟權利不對等。但這并不意味著不平等,相反,這恰恰是實現平等的必要途徑。它與行政關系中行政機關的主導、支配地位及其享有的較多權利相平衡。
引用法規
[1]《民事訴訟法》 第8條
[1]《行政訴訟法》 第9條
五、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如何維權?銀行借款合同糾紛應該如何維權?
與銀行發生糾紛維權的方法有1、先行與銀行進行聯絡,使銀行有機會及早解決投訴事項。
2、對銀行處理投訴的方法感到不滿意,或銀行并未在收到投訴后約定時間內給予最后回復,可以向銀監會投訴只能是書面形式,口述形式或匿名投訴也都是無效的。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