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好的二審判改律師法律咨詢
一、律師在二審中收費比一審高的原因
1、在訴訟中律師的收費并沒有明確的規定,由雙方協商決定。
2、相關規定《律師服務收費管理辦法》第九條 實行市場調節的律師服務收費,由律師事務所與委托人協商確定。
律師事務所與委托人協商律師服務收費應當考慮以下主要因素
(一)耗費的工作時間;
(二)法律事務的難易程度;
(三)委托人的承受能力;
(四)律師可能承擔的風險和責任;
(五)律師的社會信譽和工作水平等。
第十六條 律師事務所接受委托,應當與委托人簽訂律師服務收費合同或者在委托代理合同中載明收費條款。
收費合同或收費條款應當包括收費項目、收費標準、收費方式、收費數額、付款和結算方式、爭議解決方式等。
引用法規
[1]《律師服務收費管理辦法》 第九條
[2]《律師服務收費管理辦法》 第十六條
二、如何選擇律師
一、不要輕易相信承諾的律師。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導致案件結果的改變,訴訟涉及事實、證據、法律依據等等。所以,訴訟是一種有風險的法律活動,不能達到打包票、不出問題、勝訴等目的。
二、不要輕易選擇不談錢,不談案子的律師。專業可靠的律師更關注案件本身。我們會詳細了解案件的具體情況,然后深入了解案情。判斷后再決定是否接受委托。最后,根據案件的工作量和難易程度確定律師費的具體數額。
法律依據
《律師法》第二條 本法所稱律師,是指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托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
引用法規
[1]《律師法》 第二條
三、法院怎么判電工是承攬關系?
法院對于電工與定作人屬于承攬關系的認定為承攬合同是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支付報酬的合同。承攬包括加工、定作、修理、復制、測試、檢驗等工作。
四、二審律師費和一審律師費一樣嗎?
一、兩者收費是不一樣的。1一審階段
爭議標的(計算基數)計算比例
1爭議標的在10萬元以下部份7%但不少于¥5000元
2爭議標的在10萬元以上但在100萬元以下部分6%
3爭議標的在100萬元以上但在500萬元以下部分5%
4爭議標的在500萬元以上但在1000萬元以下部分3%
5爭議標的在1000萬元以上但在5000萬元以下部分1%
6爭議標的在5000萬元以上部分0.
5%
2二審階段
①未代理一審只代理二審的案件,代理費按一審標準收費,其他辦案費用不變。
②曾代理一審的案件,代理費按一審收費的二分之一收費,其他辦案費用不變。
審判階段,一般指法院受理檢察機關提起公訴之日至一審或二審判決生效之日,審判階段很多時候包括一審和二審兩個階段。在審判階段,恰恰是律師發揮作用最大的階段。
在一審階段,律師的工作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會見犯罪嫌疑人,了解犯罪嫌疑人(此階段稱"被告人")罪輕或者無罪的證據線索,為被告人收集罪輕或者無罪的證據;
2、約見主審法官,調閱、復制指控被告人有罪的案卷材料;
拓展資料第二審程序又稱上訴審程序,是第二審人民法院根據上訴人的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的抗訴,它是刑事訴訟中一個獨立的訴訟階段。上訴可以上訴狀提出,也可以口頭提出。
二、法律依據《律師收費標準》第九條實行市場調節的律師服務收費,由律師事務所與委托人協商確定。律師事務所與委托人協商律師服務收費應當考慮以下主要因素:
(一)耗費的工作時間;
(二)法律事務的難易程度;
(三)委托人的承受能力;
(四)律師可能承擔的風險和責任;
(五)律師的社會信譽和工作水平等。
引用法規
[1]《律師收費標準》 第九條
五、做內審還是外審是每個人的選擇,在選擇時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哪些?
個人認為是做外審好。相比之下可以解除更多不同的東西,增長見識。僅供參考。1、性不同。根據IIA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于2011年發布的IPPF內部審計實務框架第1100、1110章節,內部審計的性包含兩方面,一方面是指內審人員履職時免受威脅,另外一方面指審計組織機構的,即與董事會的匯報關系的。相比外部審計常用的《審計準則》,因兩者的目標不同和服務對象不同,導致兩者性不相同。
2、兩者的審計目標不同。外部審計的目標常常受到法律和服務合同的限制,如常見業務——財務報表審計的目標是財報的合法性、公允性作出評價,而內部審計的目的是評價和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和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幫助企業實現其目標。
3、兩者關注的重點領域不同。外部審計的關注重點領域受到法律和合同的指定,例如財務報表審計中,外部審計主要側重點是會計信息的質量和合規性,也就是對財報的合法性、公允性作出評價。而內部審計主要側重點是經濟活動的合法合規、目標達成、經營效率等方面。
4、業務范圍不同。外部審計的業務范圍受到法律和合同的指定,如財務報表審計、內部控制審計、鑒證審計、盡職調查等業務。而內部審計是以企業經濟活動為基礎,拓展到以管理領域為主的一種審計活動。
5、審計標準不同。內部審計的標準是非法定的公認方針和程序,如IPPF;外部審計的標準是法定的審計準則和相關法律法規。
6、專業勝任能力要求不同。內部審計要求具備較高的管理知識水平,由于內部審計的目標是幫助企業實現其目的,改善機構運作并增加價值,故要求內部審計人員具備較高的管理知識與水平。內審和外審的不同主要體現在
1目的不同內審從改善內部管理出發,通過對發現的問題采取相應糾正措施、預防措施,推動質量改進;外審是通過對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和技術能力的評價,為顧客承認或第三方認可/注冊提供依據。
2審核組的組成不同內審以實驗室的名義組成審核組,由實驗室最高管理者或質量主管負責聘任有資格的人員和有關人員實施;外審則由顧客或第三方委派審核組(實驗室認可的現場評審,由CNAL確認的有資格的人員實施)。
3審核計劃不同內審可編制集中式或滾動式計劃,一年覆蓋全部要素(過程)和所有部門;外審則編制短期內(通常三天,時間的長短取決于申請人認可范圍)審核所有要素(過程)和相關部門的現場評審計劃。
4不符合項分類不同內審的不符合項考慮到糾正措施的不同,往往分為體系性不符合、實施性不符合、效果性不符合;外審中出現的不符合項不再分類。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