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強制法中止執行的情形有哪些,法律依據是什么?
一、行政強制法中止執行的情形主要有哪些,有沒有法律依據
《行政強制法》中規定的中止執行的法定情形包括,當事人履行行政決定有困難,或者當事人暫時沒有履行能力,第三人在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對執行標的主張相關權利,強制執行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中止執行不會損害公共利益等。
二、實施行政強制執行措施的行為是合理的嗎,有哪些法律規定
是合理的行為。對于不遵守行政機關作出的處罰決定的當事人,相關的行政部門有權對當事人進行強制執行。強制執行將有利于促進行政機關執法的秩序,并且對于維護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行政法規可以設置強制執行嗎,有哪些相關的規定
法律分析
行政法規一般是不可以對行政強制執行進行設置的。行政強制執行只能由法律設定。但是行政法規可以依法設定除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凍結存款、匯款等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強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第十條
行政強制措施由法律設定。
尚未制定法律,且屬于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事項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本法第九條第一項、第四項和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強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且屬于地方性事務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本法第九條第二項、第三項的行政強制措施。
法律、法規以外的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強制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第十三條
行政強制執行由法律設定。
法律沒有規定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的,作出行政決定的行政機關應當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引用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 第十條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 第九條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 第九條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 第十三條
四、行政處罰法中,強制執行條例是什么?
拍賣查封、扣押的財物或者劃撥凍結的存款、查封,是指行政機關用封條將被處罰人的財物就地封存,不準任何人轉移和處理。扣押,是把被處罰人的財物轉移至另外場所,加以扣留,防止被處罰人占有、使用和處分。行政機關在作出處罰決定之后,如果當事人在規定的期限內拒不履行其義務,如交納罰款等,行政機關可以將查封、扣押的當事人的財物予以拍賣,以拍賣所得款來抵繳罰款。如果被處罰的當事人在銀行或信用合作社設有存款帳戶,在當事人逾期不履行交納罰款義務的情況下,行政機關還可以采取劃撥凍結存款的執行措施。凍結是針對被處罰人的存款采取的一種執行措施,是指行政機關認為需要凍結被處罰人的存款時,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由有關的銀行或者信用合作社凍結被處罰人的財產,不準其提取和轉移。在當事人逾期不交納罰款時,行政機關可以通知銀行或信用合作社從當事人的賬戶內劃撥支付。必須指出,實施這一措施,必須要有法律依據,即執行主體要有法律明確規定的行政機關才可以實施,執行條件和程序也要依法進行。以上就是行政處罰法強制執行的答案了。
五、行政強制執行前的催告是如何規定的,法律上的具體規定
行政強制執行的催告相關規定是行政單位向當事人進行了行政處罰,但是當事人沒有提出行政復議,也沒有提起行政訴訟,同時也不履行行政決定。這個時候行政機關在申請強制執行之前,需要向當事人進行催告。
六、中止行政強制執行會有哪些情形
(一)當事人履行行政決定確有困難或者暫無履行能力的;(二)第三人對執行標的主張權利,確有理由的;
(三)執行可能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且中止執行不損害公共利益的;
(四)行政機關認為需要中止執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執行的情形消失后,行政機關應當恢復執行。對沒有明顯社會危害,當事人確無能力履行,中止執行滿三年未恢復執行的,行政機關不再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