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后工資的計算方法
一、稅前工資是指工資在稅前扣除了工資稅的數額。
稅前工資指交納個人所得稅前的應發工資,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和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即可以直接拿來套用國家稅法進行計稅的部分。稅前工資是扣除五險一金后的。其計算公式為稅前工資所有收入總和-(社保公積金)。
二、工資里稅后扣款是什么意思
1、工資條里的稅后扣款指的是稅前工資扣除個人所得稅、社保和公積金中的個人交納部分后,實際到手的工資收入。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于本國的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引用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六條
三、稅前工資是指工資支付在稅前計算出的工資值。
稅前工資指交納個人所得稅前的應發工資,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和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即可以直接拿來套用國家稅法進行計稅的部分。稅前工資是扣除五險一金后的。其計算公式為稅前工資=所有收入總和-(社保+公積金)。《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條 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各項個人所得的范圍
(一)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勞務取得的所得,包括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三)稿酬所得,是指個人因其作品以圖書、報刊等形式出版、發表而取得的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五)經營所得,是指
1.個體工商戶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所得,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合伙企業的個人合伙人來源于境內注冊的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生產、經營的所得;
2.個人依法從事辦學、醫療、咨詢以及其他有償服務活動取得的所得;
3.個人對企業、事業單位承包經營、承租經營以及轉包、轉租取得的所得;
4.個人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是指個人擁有債權、股權等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是指個人出租不動產、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是指個人轉讓有價證券、股權、合伙企業中的財產份額、不動產、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
(九)偶然所得,是指個人得獎、中獎、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質的所得。
個人取得的所得,難以界定應納稅所得項目的,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確定。
引用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六條
四、稅后工資怎么計算,有哪些相關規定
法律咨詢解答稅后工資計算公式稅后收入=稅前收入-(個人社保繳費+公積金繳費)-個人所得稅。其中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扣除標準)*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應納稅所得=稅前收入-(個人社保繳費+公積金繳費)。其計算方式就是前述公式中的“(應納稅所得-扣除標準)”。而含稅級距和不含稅級距的區別在于含稅級距適用于由納稅人負擔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不含稅級距適用于由他人(單位)代付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養老保險(個人)按工資總額8%,單位按工資總額的22%;生育保險(單位)按工資總額的0.
6%;工作保險(單位)按工資總額的2%;(可能企業全部承擔或單位、個人各負擔1%,看企業怎么規定的)住房公積金(個人)工資總額的8%-
12%,企業部分按工資總額的8%-
12%,具體比例在此范圍內企業自定;個稅個人工資總額減去個人負擔的個人負擔的三項基金后減去1600元,作為個稅基數。
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第六條規定
引用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三條
[2]《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六條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