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要約
一、什么是反要約?
一、反要約是什么意思反要約指受要約人對要約人的要約條款感到不滿意,再按照自己所能接受的條款在原要約的基礎上向原要約人提出新的要求,是受要約人將要約人發出的要約的加以放大、縮小或變更后而予以接受的行為,即新的要約。受要約人對要約的作出實質性變更的,為新要約。反要約就是受要約方對收到的要約提出異議或者從本質上改變了原要約,他所發出的就不能視作是承諾而是反要約又稱新要約。
二、反要約是新的要約嗎
關于要約,需要明白的是要約失效的原因和反要約的概念。一個要約失效后,無論是要約人或受要約人均不再受要約的約束。要約失效的原因有以下幾種情況
1、因期間已過而失效;
2、因要約人的撤銷而失效;
3、因受要約人的拒絕而失效;
4、反要約,是指受要約人在承諾中對原要約中提出的條件作了實質性的更改、擴張或限制,該承諾被看作是一個新的要約,原要約失效。
另外,關于承諾,需要明白的是承諾的條件。一個有效的承諾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須由受要約人作出;
2、須在要約規定的有效期間內作出;
3、須與要約的一致;
4、須通知要約人才發生效力。根據公約第19條的規定,受要約人表示接受的意思對要約的有實質上變更,即構成反要約,它的效果是使原要約失效,不發生承諾的效力,而已它必須經原要約人承諾后才能成立合同。所謂實質上變更是指對有關貨物的價格、付款條件、貨物質量和數量、交貨地點和時間、賠償責任范圍或解決爭議等的添加或不同條件。
三、要約生效的條件是什么
1、由具有訂約能力的特定人作出的意思表示。
當事人訂立合同,應當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無民事能力人或依法不能獨立實施某種行為的限制行為能力人發出欲訂立合同的要約,不應產生行為人預期的效果。
2、必須具有訂立合同的目的。
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中必須表明要約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3、必須向要約人希望與之締約合同的受約人發出。
要約人向誰發出要約也就是希望與誰訂立合同,要約原則上是向特定的相對人來說的,但也有向不特定人發出,此時應具有以下兩個條件
1、必須明確表示其做出的建議是一向要約而不是要約邀請;
2、必須明確承擔向多人發送要約的責任,尤其是要約人發出要約后,必須具有向不特定的相對人做出承諾以后履行合同的能力。
4、必須具體確定。
所謂具體是指要約必須具有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條款。合同的主要條款,應當根據合同的性質和來加以判斷。合同的性質不同,它所要求的主要條款是不同的。所謂確定,是指要約必須明確,而不能含糊不清。要約應當使受要約人理解要約人的真實意思,否則無法承諾。
5、要約必須送達到受要約人條件。
要約人只有在送達受要約人以后才能為受要約人所知悉,才能對受要約人產生實際拘束力,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如果要約在發出以后,因傳達要約的信件丟失或沒有傳達,不能認為要約已經送達。
二、"反要約"概念的內涵和意義
1、反要約一般就是指受要約方對收到的要約提出異議或從本質上變更要約的情形。
2、承諾的應當與要約的一致。受要約人對要約的作出實質性變更的,為新要約。
3、法律依據《民法典》
第四百七十二條 要約是希望與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具體確定;
2、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引用法規
[1]《民法典》 第四百七十二條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