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認定行政復議期限一般為多久?
一、工傷認定行政復議期限一般為多久?
職工或其直系親屬在收到該決定之日起60日內提出行政復議;對不子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不服的或者對工傷認定結論不服的,職工或其直系親屬、用人單位在收到工傷認定決定之日起60日內提出行政復議。
二、工傷行政復議審查期限一般為多久?
工傷行政復議審查期限是六十日。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但是法律規定的行政復議期限少于六十日的除外。情況復雜,需要延長時限的,經行政復議機關的負責人批準,可以適當延長,并告知申請人和被申請人;但是延長期限最多不超過三十日。
【法律依據】
《行政復議法》第三十一條,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但是法律規定的行政復議期限少于六十日的除外。情況復雜,不能在規定期限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經行政復議機關的負責人批準,可以適當延長,并告知申請人和被申請人;但是延長期限最多不超過三十日。
行政復議機關作出行政復議決定,應當制作行政復議決定書,并加蓋印章。
行政復議決定書一經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
引用法規
[1]《行政復議法》 第三十一條
三、工傷認定期限一般為多久?
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以內,向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綜上所述,職工發生工傷后,可以享受到工傷保險待遇,賠償項目有很多,其中就有被撫養人生活費。在十級傷殘撫養費標準2017年的規定中,撫養費按照職工受傷程度確定,計算依據是城鎮人均年收入。像十級傷殘對應的撫養費賠償金額不會超過城鎮居民人均支出額。
四、工傷認定行政訴訟期限是多長時間?
1、工傷認定的行政訴訟期限是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先申請行政復議,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
第五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一)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該職工所在單位對工傷認定申請不予受理的決定不服的;
(二)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該職工所在單位對工傷認定結論不服的;
(三)用人單位對經辦機構確定的單位繳費費率不服的;
(四)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輔助器具配置機構認為經辦機構未履行有關協議或者規定的;
(五)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對經辦機構核定的工傷保險待遇有異議的。
引用法規
[1]《工傷保險條例》 第五十五條
五、工傷認定申請行政復議的時效是多久
對方應當在工傷認定行政復議時效60日內申請行政復議,全國統一。 勞動行政部門的工傷認定結論是具體的行政行為,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五十五條、《行政復議法》第九條、《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規定,用人單位或者工傷職工及其近親屬對勞動行政部門工傷認定結論不服,應當在工傷認定書送達之日起60日內向上一級勞動行政部門申請行政復議,或者在六個月內提起行政訴訟。 用人單位或者工傷職工及其近親屬對經過行政復議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復議決定不服,應當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引用法規
[1]《工傷保險條例》 第五十五條
[1]《行政復議法》 第九條
[1]《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五條
[2]《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六條
六、工傷認定后的起訴期限是多久?
1、工傷保險請求權和民事賠償請求權是兩個不同的請求權,任何法律法規沒有從實體上否定工傷職工的民事賠償請求權。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應當解釋為是一種程序性的規定,即當出現工傷事故時,受害職工應當先按《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程序進行處理,按《工傷保險條例》無法獲得賠償時,才能按民事侵權進行處理。
3、地方性法規-《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在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下妥善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指導意見》中也規定妥善處理未經工傷認定的工傷保險賠償糾紛。因用人單位的原因,導致勞動者超過工傷認定申請時效無法認定工傷的,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用人單位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人民法院經審理后,能夠認定勞動者符合工傷構成要件的,應當判令用人單位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給予賠償。綜上,如果發生過了工傷認定期限的情形,可以向法院起訴。
引用法規
[1]《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二條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