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男方貸款裝修貸款婚后購買的家電和裝修費屬共同財產嗎,離婚女方可以拿多少錢
一、婚前男方貸裝修貸款婚后購買的家電和裝修費屬共同財產嗎,離婚女方可以拿多少錢
您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及相關法律規定,夫妻共同財產具體主要指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或雙方的各項合法收入以及由該收入轉化而成的各項財產和財產性權利。夫妻關系存續期間自結婚登記之日起至離婚登記或離婚判決生效。具體的應包括(一)夫妻雙方各自的工資、獎金;
(二)生產、經營性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是指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實際取得或者已經明確可以取得的財產性收益;
(四)繼承或接受贈予所得的財產;
(五)軍人名下的復員費、自主擇業費等一次性費用的,以夫妻婚姻關系存續年限乘以年平均值的所得額;
(六)一方以個人財產投資取得的收益;
(七)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住房補貼、住房公積金;
(八)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養老保險金、破產安置補償費。
二、一方收的禮金是婚后共同財產嗎,法律上有哪些規定
結婚時男女任何一方收取的禮金均屬于夫妻共同財產。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執行。通常男女在收取禮金的時候一般都是舉辦婚禮的時候,按照當前的情況來看,此時雙方基本已經是領取了結婚證的。那么,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獲得的財產,按照《民法典》中的規定應當屬夫妻共同財產。
三、婚后給的禮金算共同財產嗎,法律有哪些規定
結婚時男女任何一方收取的禮金均屬于夫妻共同財產。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執行。通常男女在收取禮金的時候一般都是舉辦婚禮的時候,按照當前的情況來看,此時雙方基本已經是領取了結婚證的。那么,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獲得的財產,按照《民法典》中的規定應當屬夫妻共同財產。
四、結婚前給的聘金是不是婚后共同財產,法律上的具體規定
不是共同財產,如果聘金給了女方,婚前的財產是個人財產,聘金給了女方父母的,跟夫妻雙方沒有任何關系,聘金歸女方父母所有。此外,婚后人身受損獲得的相關賠償金、補助費等都是個人財產。
五、婚前貸款房,男方付首付,寫的女方名,婚后共同還貸款,離婚應該如何分割財產
1、婚前雙方付的首付部分,根據法律規定,婚前財產為個人財產,這部分錢應當算是安份共有,分割時,這部分錢應當按照當時雙方分別支付的錢數各自返還。比如首付為10塊錢,男方出6塊,女方出4塊,那么分割時,男方應得到6塊,女方應得到4塊。
2、婚后雖由男方還款,但婚后的財產為夫妻共同財產,因此,婚后還貸的部分應當沒人一半,比如男方還貸10塊錢,那么分割后,雙方各應當得到5塊錢。
3、房屋的增值部分,男方應當得款(婚后還貸數額2男方婚前首付數額)原房屋價格(房屋現價格-房屋原價格)。女方應得到的數額同理。
4、共同債務,婚后還未償還的貸款為雙方安份共同債務,男方應承擔數額男方婚前首付數額婚前雙方首付總額(原房屋價格-雙方首付總額-共同還貸數額)。女方應承擔的數額同理。 現假設一個實例來計算一下 甲男與乙女婚前購買一套20萬元的房子,首付10萬元(其中男方出6萬元,女方出4萬元),婚后男方還貸4萬元,現雙方要離婚,分劈這個房子,經評估,這套房子現價格為30萬元,即已經增值10萬元。 男方應得到并承擔的款項為
1、首付款的6萬元;
2、支付貸款4萬元的一半即2萬元;
3、房屋增值部分(4萬26萬)20萬(30萬-20萬)4萬元;
4、男方應承擔的債務為6萬(6萬4萬)
3.6萬元。 女方應得到并承擔的款項為
1、首付款的4萬元;
2、支付貸款4萬元的一半即2萬元;
3、房屋增值部分(4萬24萬)20萬(30萬-20萬)3萬元;
4、女方應承擔的債務為4萬(6萬4萬)
2.4萬元。 綜上,如果男方要求這個房子的所有權,那么就要向女方支付4萬2萬3萬-
2.4萬6.6萬元。 如果女方要求這個房子的所有權,那么就要向男方支付6萬2萬4萬-
3.6萬8.4萬元。 當然了,(二)》第20條的規定“雙方對夫妻共同財產中的房屋價值及歸屬無法達成協議時,人民法院按以下情形分別處理
(一)雙方均主張房屋所有權并且同意競價取得的,應當準許;
(二)一方主張房屋所有權的,由評估機構按市場價格對房屋作出評估,取得房屋所有權的一方應當給予另一方相應的補償;
(三)雙方均不主張房屋所有權的,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拍賣房屋,就所得價款進行分割。”這些情況都會根據實際情況對上述計算數額造成一定的影響。但上述計算數額系你應當得到的東西,可以作為你討價還價的心理參考底線。
六、婚前財產有貸款,婚后由雙方共同還清貸款,現要分怎么分各得多少
《民法典》及其司法解釋中對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規定1、《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條
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按照照顧子女、女方和無過錯方權益的原則判決。對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2、《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九條
離婚時,夫妻共同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或者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
3、《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條
夫妻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揮霍夫妻共同財產,或者偽造夫妻共同債務企圖侵占另一方財產的,在離婚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該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離婚后,另一方發現有上述行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引用法規
[1]《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七條
[1]《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九條
[1]《民法典》 第一千零九十二條
七、婚前男方女方共同付首付,用女方公積金貸款,房產證登記女方名字,離婚后怎么分割財產
一、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對于離婚后公積金貸款買的房的處理問題,是需要看房產證上登記的名字的
二、如果登記了夫妻雙方的姓名的情形,該房產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在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按照照顧子女、女方和無過錯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三、如果登記了夫妻其中一方的姓名時,是屬于個人財產的,在離婚時是不參與分配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條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為夫妻的共同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資、獎金、勞務報酬;(二)生產、經營、投資的收益;(三)知識產權的收益;(四)繼承或者受贈的財產,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夫妻對共同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第一千零六十三條下列財產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一)一方的婚前財產;(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損害獲得的賠償或者補償;(三)遺囑或者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一方的財產;(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第一千零八十七條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按照照顧子女、女方和無過錯方權益的原則判決。對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引用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二條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三條
[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三條
[4]《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七條
八、婚前貸款房,男方付首付,寫的女方名,婚后共同還貸款,離婚該如何分割財產
1、婚前雙方付的首付部分,根據法律規定,婚前財產為個人財產,這部分錢應當算是按份共有,分割時,這部分錢應當按照當時雙方分別支付的錢數各自返還。比如首付為10塊錢,男方出6塊,女方出4塊,那么分割時,男方應得到6塊,女方應得到4塊。
2、婚后雖由男方還款,但婚后的財產為夫妻共同財產,因此,婚后還貸的部分應當沒人一半,比如男方還貸10塊錢,那么分割后,雙方各應當得到5塊錢。
3、房屋的增值部分,男方應當得款(婚后還貸數額加上男方婚前首付數額)原房屋價格(房屋現價格-房屋原價格)。女方應得到的數額同理。
4、共同債務,婚后還未償還的貸款為雙方安份共同債務,男方應承擔數額男方婚前首付數額婚前雙方首付總額(原房屋價格-雙方首付總額-共同還貸數額)。女方應承擔的數額同理。 現假設一個實例來計算一下 甲男與乙女婚前購買一套20萬元的房子,首付10萬元(其中男方出6萬元,女方出4萬元),婚后共同還貸4萬元,現雙方要離婚,分劈這個房子,經評估,這套房子現價格為30萬元,即已經增值10萬元。 男方應得到并承擔的款項為
1、首付款的6萬元;
2、支付貸款4萬元的一半即2萬元;
3、房屋增值部分(4萬26萬)20萬(30萬-20萬)4萬元;
4、男方應承擔的債務為6萬(6萬4萬)
3.6萬元。 女方應得到并承擔的款項為
1、首付款的4萬元;
2、支付貸款4萬元的一半即2萬元;
3、房屋增值部分(24萬-4萬)/20萬x(30萬-20萬)3萬元;
4、女方應承擔的債務為4萬(6萬4萬)
2.4萬元。 綜上,如果男方要求這個房子的所有權,那么就要向女方支付4萬2萬3萬-
2.4萬0.6萬元。 如果女方要求這個房子的所有權,那么就要向男方支付(6萬+2萬+4萬)-
3.6萬8.4萬元。
當然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20條的規定 “雙方對夫妻共同財產中的房屋價值及歸屬無法達成協議時,人民法院按以下情形分別處理
(一)雙方均主張房屋所有權并且同意競價取得的,應當準許;
(二)一方主張房屋所有權的,由評估機構按市場價格對房屋作出評估,取得房屋所有權的一方應當給予另一方相應的補償;
(三)雙方均不主張房屋所有權的,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拍賣房屋,就所得價款進行分割。”這些情況都會根據實際情況對上述計算數額造成一定的影響。但上述計算數額系你應當得到的東西,可以作為你討價還價的心理參考底線。
引用法規
[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20條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