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所得稅中哪些費用可以扣除,標準是什么
一、企業所得稅中哪些費用可以扣除,標準是什么
1、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的部分,準予扣除。
2、企業撥繳的工會經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的部分,準予扣除。
3、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
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4、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
5、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6、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準予扣除。
二、單位發放的所有職工福利都可以稅前扣除嗎
不是。《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工資薪金及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3號)的規定,企業職工福利費包括以下
1.尚未實行分離辦社會職能的企業,其內設福利部門所發生的設備、設施和人員費用,包括職工食堂、職工浴室、理發室、醫務所、托兒所、療養院等集體福利部門的設備、設施及維修保養費用和福利部門工作人員的工資薪金、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勞務費等。
2.為職工衛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發放的各項補貼和非貨幣性福利,包括企業向職工發放的因公外地就醫費用、未實行醫療統籌企業職工醫療費用、職工供養直系親屬醫療補貼、供暖費補貼、職工防暑降溫費、職工困難補貼、救濟費、職工食堂經費補貼、職工交通補貼等。
3.按照其他規定發生的其他職工福利費,包括喪葬補助費、撫恤費、安家費、探親假路費等。
風險提示業發生的支出應當區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在發生當期直接扣除;資本性支出應當分期扣除或者計入有關資產成本,不得在發生當期直接扣除。
企業的不征稅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費用或者財產,不得扣除或者計算對應的折舊、攤銷扣除。
三、職工福利費企業所得稅稅前可以全額扣除嗎
1、職工福利費企業所得稅稅前不能全額扣除。《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12號)的規定,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的部分,準予扣除。
企業撥繳的工會經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的部分,準予扣除。
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
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2、除企業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為特殊工種職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險費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業保險費外,企業為投資者或者職工支付的商業保險費,不得扣除。
四、我想咨詢一下勞務員工有交通補貼稅前扣除嗎
有,《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工資薪金和職工福利費等支出稅前扣除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2015年34號公告)規定列入企業員工工資薪金制度、固定與工資薪金一起發放的福利性補貼,符合《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工資薪金及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3號)第一條”關于合理工資薪金問題”規定的,可作為企業發生的工資薪金支出,按規定在稅前扣除。不能同時符合上述條件的福利性補貼,應按國稅函〔
2009〕3號文件第三條規定的職工福利費,按規定計算限額稅前扣除。因此,列入企業員工工資薪金制度、隨同工資薪金一并發放的交通補貼,可作為工資薪金支出,據實在稅前扣除,這種發放方式不需要發票。對憑票報銷的交通費補貼,通訊費補貼等,應當并入職工福利費用,計算限額稅前扣除。
引用法規
[1《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工資薪金及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的通知》 第一條
[2《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工資薪金及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的通知》 第三條
五、單位向勞務派遣員工發放的福利費可以稅前扣除嗎
單位向勞務派遣員工發放的福利費可以稅前扣除。《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工資薪金和職工福利費等支出稅前扣除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34號)的規定,企業接受外部勞務派遣用工所實際發生的費用,按照協議(合同)約定直接支付給員工個人的費用,應作為工資薪金支出和職工福利費支出,按規定在稅前扣除。風險提示列入企業員工工資薪金制度、固定與工資薪金一起發放的福利性補貼,符合《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工資薪金及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的通知》(國稅函〔
2009〕3號)第一條規定的,可作為企業發生的工資薪金支出,按規定在稅前扣除。
不能同時符合上述條件的福利性補貼,應作為國稅函〔
2009〕3號文件第三條規定的職工福利費,按規定計算限額稅前扣除。
引用法規
[1《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工資薪金及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的通知》 第一條
[2《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工資薪金及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的通知》 第三條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